第(2/3)页 如此约定俗成的常识,至少需要10年以上才可能形成。而刘一峰对他身边人的观察,最西边的关中人,最北边的晋地人,最南边的岭南人,最东边的金州人,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居然都有这常识,那么形成常识的时间10年绝对不够,至少30年。 很多后世年轻人并不知道,所谓刻在dna中的喝热水,其实也是50年代开始的,而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,这个观念才真正的传遍全国各个阶层。 你可以选择不喝热水,但在大夏天父辈叫你喝热水,你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的。而在其他国家,夏天你让别人喝热水试试,别人绝对会用关怀智障的眼神看你。 30年左右的时间,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才变成常识,继而才有所谓的刻进dna。 这边的大明百姓对于大明餐饮业如此发达,一点都不奇怪,也就说明大家吃饱饭很久了,吃饱后肯定要追求吃好了,才会有如此多的饭店。 当然还有个原因是东山州地广人稀,然后早期发展的都是农业,粮食产出有些过剩。 藟山城周围的那片平原,基本已经是一个接近华北平原的规模了,早期开垦的良田如今都荒废了三成了,因为实在不需要那么多粮食。这个时代的人又没有通货紧缩的概念,不会学后世资本家宁愿倒掉也不出售,直接导致了东山州的粮食价格远低于本土。 这也是件好事,至少在本土很难吃起肉的民夫,在东山州两三天就能开次荤。如果是在商行工作的平民,或者收获颇丰的探险者,顿顿大鱼大肉都是可能的。 所以刘一峰经过思考后,决定先靠餐饮业赚自己的第二桶金。 这个提议在开会的时候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,李鸿基他们见识过藟山城那个炸物小店的辉煌,后来加入的宋献策,马晨和赵老五等人则是已经品尝过刘一峰的手艺了,他们都对刘一峰开店必然赚大钱充满了信心。 不过他们怎么也想不到,未来有一天,他们也会像冯硕一样,成为某家著名食铺的店掌柜。 因为刘一峰要开的是连锁店。 他的布局已经想好了,高端的食府,就以张钧这边为主,他的名号已经初步在金山城权贵圈打响了,剩下的就是慢慢做一些后世的大菜震撼这边的人了。 中端的食铺才是他竞争的主力,但他不准备和金山城已经逐渐成熟的食铺掌柜们拼刺刀,他要剑走偏锋,不开传统意义上的食铺,而是开类似藟山城的炸物小店和金山甜庄这类非堂食的店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