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三十五章 矛盾的侥幸心理-《大明征服者》
第(1/3)页
嘉靖十八年十一月十五,六十八名身穿崭新学服的士子进入承天门。
学服不是儒衫,而是统一的袍服样式,每件袍服的右胸上都绣有字样,比如大明燕京大学,比如大明农林大学,比如大明国子监。
后世校服,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样式的校服,而在大明则是统一的,唯一不同的只有字样。
这些学子有的是纯粹的新学读书人,他们从各地的小学升入中学再到府城州城的高中,最后成绩优异的来到了京城进入各所大学,他们不需要参加科举,只要大学结业就能充斥进入各行各业,乃至官场。
官场乃是儒家最后坚守的阵地,但是这条阵线早已经是千疮百孔,被新学士子撕裂了一条条触目惊心的口子。
纯正的儒家人自然想要阻止这种侵蚀儒家道统的现象,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根本阻止不了,原因很简单……
因为官制改革,增设分化出来的衙门多出了太多的吏位,儒家的读书人根本不够用,再加上几次轰轰烈烈的大移民,儒家的读书人被分化出去不知道多少,人手显得更加捉襟见肘,在这种情况下,你不用新学士子,难道要用那些识字的账房、掌柜?
很显然后者更加难以让满朝接受,更何况新学士子充斥到底层官场,最终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丝毫不逊色于那些科班出身的进士举人,有些特殊部门,比如财政这一块,比起儒家读书人更加擅长,这就是事实胜于雄辩,无需多言就能把满朝的嘴给堵上。
时至今日,新学士子早已经充斥进了各级衙门,不少新学士子还在京城各个要害部门担任官职,要不是资历还浅一点,此时只怕朝堂上也已经有了一席之地,不过,这也是迟早的事罢了。
几十名士子不是在京城就是在通州就学,有火车的便利,京城和通州不过是咫尺之地,他们都来过京城,也都在外面见识过巍峨壮丽的大明紫禁城,然后从心里面会不自觉的升起一股豪情壮志。
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,这是每一位读书人的梦想,不管是儒学还是新学的读书人,只要他们还没有踏足仕途没有进入社会,没有被官场浸染,被社会毒打过,他们的心思相对而言总还是保留着几许纯粹与单纯。
他们此时想的还是有一天能在步入仕途之后匡扶社稷,开创大明的中兴,当然,现在用中兴来形容大明已经不太恰当,准确点来说应该是盛世万年!
紫禁城,这里大明的大脑,万古唯一的人皇嘉靖帝治理大明的绝对中枢,嘉靖帝自即位以来,改变大明的一项项决策全都是从这里出发,最终蔓延,改变了整个天下!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