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6章:大明朝的钟表技术-《我要做明世祖》
第(2/3)页
“可以。”
朱见济眼睛一眨,同意了儿子的请求。
反正到了明年,朱佑栎四岁了,也该正式请一些大臣和学者来给小太子讲学,教他读书了。
虽说朱见济这个当爹的,已经上手给儿子启了蒙,但皇帝到底没多少时间花费在陪儿子认字一事上。
还是需要专业老师的。
有了能定时定点响起的闹钟,也不怕这小胖子到点了醒不过来。
皇帝把儿子放下来,看着朱佑栎跑到座钟前面,踮着脚仰望上面不停转动的指针。
“工学院的匠造做的这钟,的确是巧夺天工。”
马冲赶紧的拍马屁,迎合天家父子的心情。
朱见济对此虽说高兴,但嘴上还是谦虚的,“不过是继承前人之法,后人改良了一些罢了。”
中国的钟表系统是极为古老的。
早在远古之时,中国人的老祖宗们就通过日升月落的规律,定好了基础的月份和年份,之后发展,就更深一步,有了节气、时辰等等划分。
通过日照投影原理来观测时间的“日晷仪”,便可以称得上最早和最古老的计时工具。
除了利用天然方式来计算时间外,古人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制造了很多钟表。
如滴水测时的水钟、滑沙计时的沙漏……
其制造技术和相关的科学理念,不知道远超西方多少年了。
特别是后世人印象里的大座钟,其先祖也不是西方弄出来的,还是华夏古人的智慧结晶。
早在北宋初年,当时的科学家苏颂就奉宋英宗之命,设计制造了一座的“水运仪象台”,其水准堪称中古时代中国时代钟的登峰造极之作,也是全世界最为先进豪华的钟表,没有之一。
根据记载,整座仪器大概有三四层楼高,是一座上狭下广、呈正方台形的木结构建筑。其中浑仪等为铜制。全台共分三隔。
下隔包括报时装置和全台的动力机构;中隔是间密室,放置浑象;上隔是个板屋,中放浑仪。
后两者都是用来追踪“时间”,进行定时核对的,并且同步运转。
无论白天黑夜,每隔一段时间,便有木人从仪象台上的小门里出现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