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你说她一个罪官的女儿,被充入宫廷后努力干着活,突然就被皇帝给上了……这冲击不大? 而且一杆进洞,一炮而红,肚子里就有了个娃娃。 作为宣宗后宫里难得能下蛋的女人,按照常理来说,只要有孕,不管生下来是男是女,吴氏好歹也能得个妃号,翻身一把。 她又没想着争宠什么的,母凭子贵享享福就满足了。 结果孙皇后闹了又闹,最后生下皇帝次子的吴氏,竟然就被送出了宫廷,连个名义都没有。 在宫外带着孩子独自生活,谁都知道吴氏跟皇帝的关系,但谁都看不起她,嘲笑声就没断过。 毕竟皇帝的态度决定了一切。 孩子都五六岁了也不找回宫里,还让景泰帝继续当个没名没分的黑户私生子,显然是只爱孙皇后跟小太子朱祁镇。 如果宣宗皇帝没有英年早逝的话,母子俩估计到死都是这种状态。 因为即便宣宗病重,即将去世,把吴氏跟孩子召入宫廷之时,也只是勉强承认了景泰帝是自己的种这件事。 关于孩子要不要封王,吴氏要不要封妃,他提都没提,只让自个儿母亲张太后看着办,然后就去跟真爱孙皇后生死别离了。 不过这样也好。 儿子被承认是皇家血脉,也足够吴氏扬眉吐气,挺直腰杆了。 她有没有被承认为宣宗后宫的一员,根本不重要。 这样一来,也没必要跟着这男人殉葬了,没必要活着死了都得遭他折腾,挺好的! 而且她活得比宣宗和孙氏都久,儿子孙子也比他俩的有出息多了,哪里还有别的遗憾? 唯一担忧的是,她孙子是个嘴硬的—— 大概是有太宗托梦的关系,在关乎自身法统的事情上,朱见济跟太宗是一个口风。 坚决不承认自己是“非正统”。 太宗靖难称帝后,把建文年号给废除了,把建文帝当政的几年给抹消了,自己的庙号还是“太宗”,就排在开国皇帝朱太祖的后面,以表明自己才是大明帝国的第二位统治者。 不管别人认不认,反正他那边是独家认证了。 朱见济也是这么干的。 虽说承认了他大伯的地位,但那重点在于土木帝在位十几年了,还有个差点把大明玩废了的土木堡之变在那儿搁着,影响力太大,不好否认,所以最后只得认了他的帝位,上庙号“徽宗”。 可等到给他爹上庙号的时候,朱见济就不认“世宗”这个称号了。 世宗可是有“帝系转移”的潜意思在的,他爹一个勤勤恳恳的接盘侠,把大明朝从烂摊子里拉出来,虽说自己出力不多,但用人决策方面,比前任可好太多了! 这样的贡献,简直比正统还正统! 所以他给景泰帝上了个“中宗”庙号。 中宗,在谥、庙方法中,有着“延续法统、宗庙社稷”等意思。 朱见济在跟人训话之时,也经常理直气壮的表示自家得位于国家危难之时,极其的“光伟正”,纠正土木帝统治十几年的弊政,重续仁宣辉煌,政绩十分漂亮。 谁敢质疑他们家皇位的正统性,那就是没良心,睁着眼睛说瞎话,要被批判和贬官的。 这样的想法延伸到吴氏这里,朱见济自然也是想给奶奶一个交代,让她以“宣宗皇后”的身份入葬景陵的。 不管他爷爷认不认,反正孙子是独家认证了的。 毕竟他奶奶直到当时的太皇太后张氏替儿子点头,才有了实际的名分。 这是补偿! “奶奶!” 没有说什么“老祖母”的正式称谓,朱见济伤心的跪趴上吴氏的床边,最终还是同意了吴氏的意见。 不合葬就不合葬吧。 反正他爷爷是大明朝的内卷之王,对他爹又那样儿,自己也不待见他!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太皇太后去世,这是一件大事。 朱见济再一次为长辈披麻戴孝,还停了七天的早朝。 唯一好的,就是比起当年他爹的葬礼,朱见济在送走他奶奶的时候,冷静了许久。 说到底,朱见济从小是跟在他爹屁股后面长大的,对吴氏除了血脉带来的天然亲近,以及对她承受各种压力带大孩子的敬佩之外,并没有多少,值得让已经当了十来年皇帝的自己,哭得死去活来的感情。 虽说如此,但送走亲人还是让朱见济很伤心。 他并不是一个感情淡漠的人,或者说真当了皇帝,朱见济也不可能跟小说话本讲的“帝王天子”一样,高高在上,看谁都跟根草似的,充满了阴谋算计。 要真过成那样的日子,朱见济估计得成大明版本的“十全老人”了。 朱佑栎第一次见他爹这么低落。 才两岁大点,小太子根本不明白生离死别意味着什么,甚至看到吴氏临终之前,那副老瘦病危的模样时,朱佑栎还有点害怕。 第(2/3)页